4月8日,在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吴郢社区紫桐新村小区,小朋友在“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光荣榜”上看爷爷的照片。为弘扬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无私奉献精神,吴郢社区党委特别制作了光荣榜。通讯员 葛传红 摄 4月9日,滁州市琅琊区凤凰社区向辖区驻地共建单位、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本报通讯员 李晓村 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安徽省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成为战“疫”一线的亮丽风景。新形势下,志愿服务期待转型升级。 志愿服务渐成生活方式 墓碑拂尘、清扫杂草、摆上鲜花、鞠躬行礼,表达哀思……3月30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双塘村志愿者朱静和其他4名志愿者在陵园开展“清明代祭扫”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开展代祭扫志愿服务,既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志愿者朱静说。疫情期间,对于远在省外的务工者,或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代祭扫志愿服务颇受欢迎。双塘村共为100余名委托祭扫家庭送去“代祭扫”志愿服务,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生活的“难点”,是志愿服务的“热点”。他们忙碌在社区,买菜送药、排查隐患;他们奔走在街头,疏导交通、维持秩序;他们活跃在网络,传递信息、疏导情绪……早在1月底,安徽省文明办、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倡议,希望全省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全省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以社区村组为战场,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志愿者的付出,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不少社区干部表示。广大志愿者主动到战“疫”一线报到,各展所长,在平凡岗位上扮演着“一线战斗员”“防疫宣传员”“后勤保障员”“心理疏导员”等角色,在城乡社区村居值守、在交通路口驻守、在楼前门外把守,极大缓解了城乡社区、村组防控人员紧缺的问题。 程飞在石台县城经营一家小餐馆。自疫情防控检测站点设立以来,他深夜驾车18公里专程送来可口的热饭菜,自愿当起“后勤保障员”。每当防疫人员坚持要付费时,这位朴实的小伙说:“我只是做了点小事情,要是为了赚钱,我就不会来了! ”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他人方便。奉献与温暖,正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好注脚。 “我们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充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志愿服务已经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志愿服务的精神贯穿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齐亚军说。 涓滴细流,汇入沧海。自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有7.6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30万多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参与收集疫情信息、人员隔离防护、交通秩序维护以及卫生防疫、邻里互助、心理服务、救护救助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构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密防线。 “专业支撑”才能走得更远 “经此一‘疫’,很多人改变以往‘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的看法,更多人认为志愿者是发自肺腑、踊跃报名参加,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尹玲玲说。当涂县文明办发布志愿服务招募信息都是满编超额,志愿服务热情空前高涨。 实践证明,开展志愿服务单纯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志愿者必须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志愿服务需求日趋多样的今天,专业化已经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志愿服务也不例外。“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群众需要的志愿服务也有所不同,志愿服务的重点也会随之改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颜翠芳说。疫情初期是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志愿者根据自身能力,力所能及地按需提供志愿服务帮扶。随着疫情发展和现实需求变化,志愿服务组织又成立了“心理援助团”“法律咨询团”“医护后援团”等服务队,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 专业志愿服务水平来自于专业化的志愿队伍,吸收医生、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让志愿者结合自身所学所长,形成“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服务模式。“志愿服务组织不能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也不能仅凭一腔热血,简单帮忙。志愿服务的种类、培训、管理、机构运营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专业化发展,并且与志愿服务平台化、组织化、项目化等形成生态体系,专业化支撑的志愿服务才能走得更远。”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周军说。 马鞍山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疫”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辅导,以实际行动关爱支持一线医护人员。“我以前做过家教,很喜欢辅导孩子课程,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辅导,希望让白衣战士们在一线安心抗疫。 ”安徽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张晴晴说。 周军告诉记者,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生活中,志愿服务还要管理专业化,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志愿者注册管理、传递供需信息、记录服务时长、评估服务效果等多种功能,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做到志愿者统一注册、志愿服务证统一发放,以及服务记录跨地域跨系统的转移接续。 “激励回馈”树立鲜明导向 志愿服务要行稳致远,要建立激励回馈机制,给予志愿者优惠公共服务、免费保险、技能培训、积分回馈等礼遇,让志愿者越干越有劲,感受到“好人有好报”。 “黄山市探索通过社会化途径回馈志愿者,创新成立爱心企业联盟,探索通过社会化途径回馈志愿者,涵盖‘医、食、住、行’四个方面,增强志愿者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黄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刘顺凤说。黄山爱心企业联盟每月为星级志愿者提供价值千元的免费体检服务,为星级志愿者提供餐饮折扣优惠,优先审批星级志愿者住房贷款,奖励优秀志愿者代表免费入住“爱心幸福”客房。不仅如此,交通运输公司为三星级以上志愿者提供免费公交,并组建“爱心车队”,为贫困志愿者、残障志愿者就医提供“爱心接送”服务。 为解决好志愿者的后顾之忧,马鞍山在全省率先编织起“安全网”,建立了注册志愿者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凡注册志愿者在参加“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发布的志愿活动有效活动期间内所遭受的意外伤害,均可享受总额2万元之内的医药费赔付,并按照100元/天标准,提供最高180天的意外伤害住院津贴,34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均可共享到这一保险服务。“按照礼遇志愿者、方便志愿者原则,保险理赔部门只需审核市文明办或市民政局出具的证明,便可进行赔付,确保第一时间给志愿者送去关爱。 ”马鞍山市文明办宋冰冰说。 据了解,《安徽志愿服务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优先安排志愿服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旅游景点等措施予以激励。(张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