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末端的烟火气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07
互联网末端的烟火气

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使用传统方式很顺手,与之相比,传统行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进展比较缓慢。

近日在深圳街头信步,见一列自行车队浩浩荡荡走街串巷,统一logo的T恤衫,统一颜色的自行车。初始以为是某共享单车品牌的宣传活动,定睛一看,是一家风头正劲主打生鲜产品销售的新一代超市品牌扫街宣传。在老字号传统超市都甚少邮箱塞广告,街头派商品宣传册的情况下,具有浓厚互联网基因的超市,能放低身段采用极传统极生硬的方式覆盖周边人群,让人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某共享单车品牌恐怕也不会想到,自身的产品会通过这种方式和另一互联网巨头发生颇具戏剧性的联系。

我以前的经验,只见过按摩松骨的员工喊着口号列队行进搞宣传。由此可见,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使用传统方式很顺手,与之相比,传统行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进展比较缓慢。以公共交通出行来说,对接互联网主要是增加了手机支付功能,而可以使用手机支付也是最近才刚刚开始。有些可以用互联网手段加以完善的地方,还没有落实。比如一些跨区的公交快线,因为经过高速路,需要人人有座,那么,高峰期的座位分配就成为一个问题。车门一开,一众人等一拥而上,能不能上车基本取决于两点,一是你对停车位置的判断是否准确,二是你的身板够不够硬。若不是司机偶尔吆喝维护一下秩序,乘车真有点“丛林法则”的意思。要弄个先来后到,目前靠自觉还做不到,在深圳,谁不着急呀?若是安排人工导流,增加企业成本,也不是上策。何不多些互联网思维?既然现在很多软件能做到实时跟踪车辆进站动态,那么,通过软件实现网络选位和派位,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若能实现这一步,等车时不用眼巴巴看着车来没来,而是可以计算时间多看几个手机屏幕的文章不好吗?用科技促进文明有序乘车,也缩短了停车时间,长此以往,带来的将是物质精神的双丰收。

当然,对于互联网的大潮,是不是要全盘接受?对于一些反向的力量是不是一概嗤之以鼻,其中是不是蕴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一篇网文描述了某个小城市的传统出租车司机,是如何用手机之间的通话联络让约车软件整体上毫无用处,与之相匹配,餐馆业主也用类似的方式让叫餐软件成了屠龙之技,从而双双节约了成本。在互联网整体攻城略地的情形下,保留一些对抗来平衡互联网的大水漫灌,并行不悖,互相参照,也正是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坚守或者应对的意义。再比如,某些小馆子因为真材实料好口碑生意火爆,坚决拒绝使用手机支付,拒绝刷卡,也节约了提现的成本。坚持现金交易,对于不会或者不愿意使用手机的人,是保留了一块阵地。也让那种讨价还价的乐趣,价格上多给点或者少要点的情谊,不要随着手机支付的全覆盖而消失殆尽。

一句话,互联网的末端,要有些烟火气。当然,我说的烟火气不能包含那些不符合商业伦理的应对,比如司机和乘客使用共享叫车软件达成乘车合约,最后却私下交易。比如,网约车司机为了骗取补贴,谎称追尾或者轮胎坏了要顾客取消订单。这些,应当坚决抵制之。

(作者系深圳文化观察人士)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