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再“创业”手艺传儿女 锔瓷20余年,七旬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9-28
残破的茶壶被一颗颗锔钉固定后焕发新生,豁口的茶杯上一朵小花“包口”更添美感。76岁的于继周正是一位帮助瓷器获得第二次生命的锔瓷匠人。
退休后再“创业”手艺传儿女 锔瓷20余年,七旬老人让瓷器“活了”

26日,于继周将破损的壶用锔钉锔好。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残破的茶壶被一颗颗锔钉固定后焕发新生,豁口的茶杯上一朵小花“包口”更添美感。76岁的于继周正是一位帮助瓷器获得第二次生命的锔瓷匠人。小时候看到走街串巷的锔匠让他对锔瓷产生兴趣,甚至故意将家里的茶碗摔碎“练习”手艺。55岁退休之后,于继周才开始专职锔瓷“再创业”。儿子和女儿下岗后,他又将锔瓷手艺传给儿女,一家人靠着这门手艺自食其力。如今,于继周已经不常出摊,转而通过微信接揽生意,客户往往来自天南海北。

  走街串巷看锔瓷自学成才

  当记者来到于继周家中时,发现他家的一间卧室被改成了工作室,书架上摆放着帮别人锔好的茶壶、茶杯、瓷瓶,旁边挂着几本“工作记录”,工作台上摆放着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打孔工具。破损的茶壶上,于继周拿着工具打下一排用来安装锔钉的小孔。“打孔需要有一定的角度,这样锔钉装上之后就能牢牢地卡住。”于继周介绍说。

  于继周六七岁时,走街串巷的锔瓷匠人让他对锔瓷产生了兴趣。每当见到匠人们将手里破损甚至碎成多块的茶碗茶壶修补一新,于继周都会看得格外出神。“人家没锔完我就一直看,常常连午饭都不回家吃。”于继周回忆说。

  那时候,于继周只是在一边静静地看,不好意思搭话。回家之后,于继周翻出别人多年前存放在自家的锔瓷工具跃跃欲试。为了练手,他偷偷拿一个茶碗到墙角摔成两半,捡起碎瓷片就依照锔瓷匠们的动作练习。“一开始根本修不好,后来慢慢才摸熟了技巧。那时候没什么玩具,锔瓷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娱乐方式。”

  自制工具退休摆摊成专职锔匠

  锔瓷并不是于继周唯一的“手艺”,喜好动手的他还会修钟表、修自行车。学习、工作之余,他的时间常常被修表、修车、锔瓷占据,忙得不亦乐乎。“有些亲戚朋友知道我会修东西,就拿家里坏了的东西找我修,也不好推辞。”于继周说。

  为了更好地锔瓷,于继周还自己更新制作了工具。锔瓷时需要在破损的瓷器上钻孔,传统的手动钻孔工具效率比较低,于继周便买了一个小电机自制了一台电动钻孔机。起初他用缝衣针做钻头效果并不太好,便利用附近工厂里破损的合金刀头碎片经过焊接、打磨之后制作成合金钻头。经过改进,于继周的新工具用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55岁时,于继周从工作单位退休便考虑“再创业”。“我最早到附近的集市上摆摊,但是根本没人锔壶,有人就推荐我到了英雄山文化市场。先是给别人的玉石、玛瑙钻孔,后来有人茶壶破了问我会不会锔壶。我一看,这我就会啊,从那以后就开始专业锔壶了。”

  锔瓷手艺传儿女自食其力

  随着顾客的口口相传,于继周的生意越来越好。在他看来,锔瓷这门手艺是有市场的。曾经,瓷器在普通百姓家里比较少有,破损的瓷器往往选择锔好继续使用。后来,瓷器越来越便宜,人们往往将破损的瓷器扔掉换新的,走街串巷的锔瓷匠也渐渐消失。如今,有些瓷器、茶壶比较名贵或者带有特殊的意义,这类物品损坏后反而找不到锔瓷匠人了。

  “之前一个名家制作的老壶碎成了好几块,壶盖边缘磕碰得也很严重,锔补那把壶用了一个多月。其实锔瓷并不是简单地把坏的东西补好,而是给原有的物件第二次生命,修补之后也有一种残缺美。”于继周解释说。

  于继周的儿子和女儿下岗后,他又将锔瓷手艺传给了儿女。“有这个手艺,自食其力挺好的。现在我年纪大了,基本不出摊了,摊位给了儿子。我平时都是‘上网’接生意,不少外地客人通过微信和我联系,然后快递来回,很方便。” (新时报记者卢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