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电影的魅与惑 邱振刚 从去年的暑期档到如今的春节档,两部取材于我国海外撤侨行动的影片《战狼Ⅱ》《红海行动》,相继在票房、口碑上取得令人瞩目的佳绩。《红海行动》公映初期,排片率不到10%,票房也不突出,但凭借上乘的口碑实现了排片率和票房的“逆袭”。《战狼Ⅱ》的累计观影人数超过1.4亿人次,更创下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这两部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其获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因素,然而其日渐成熟的类型化叙事手法更是俘获大量年轻观众的关键所在。可以预见的是,类型片将引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主流。 资料图:《红海行动》主创团队宣传造势。 李南轩 摄《红海行动》有着逼真的战争场面、丰富的人物形象、合理严谨的剧情结构;更重要的是,《红海行动》的内在格局宏阔,题旨深沉厚重。这部影片固然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主题,但围绕主题的阐述,还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思想质素。例如,片中“蛟龙”突击队除了千方百计营救被劫持的同胞,还在发现制造“脏弹”的原材料“黄饼”有落入恐怖组织手中的危险后,迅速调整任务目标,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粉碎了恐怖组织的阴谋。这一组情节超越了既有的故事主线,凸显了鲜明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正义立场,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主张的艺术化呼应,有效扩展了作品的气象格局。另外,这种超越还体现在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上。“蛟龙”突击队成员们性格各异,在惨烈的战场环境下既有人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也有人执意追逐个人荣耀。丰富的人物设置,去除了说教气,也让人物更加血肉丰满、可感可亲。 军事题材电影历来是各国弘扬本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各国文化产品不断交流、碰撞的大格局中,美国一直在通过电影输出本国价值观,向世界传递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好莱坞凭借领先全球的制作技术和营销策略,将各种视听体验浓缩于战争题材类型片中,传达着美国的战争立场和军人伦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十九级台阶》《北非谍影》,到八九十年代的《第一滴血》《壮志凌云》,再到近年来的《美国队长》《盟军夺宝队》等莫不如此。这些囊括了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片、青春片等类型的军事题材影片,对美国国家意识进行了力度不断升级的阐述和输出,其中对美式英雄的塑造更是格外成功。 进入21世纪,我国主旋律电影尤其是军事题材电影的类型化尝试,也已渐成主流。军事动作片《战狼》系列的成功,就是中国电影人在《智取威虎山》《集结号》等作品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消化的产物。对国外类型片制作经验的借鉴和引入,使得我国近年来上映的多部军事题材影片呈现出高水准和新风貌。如上映不久的《芳华》,反映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部队文工团生活。其中激烈惊险的战争场面深嵌于故事脉络中,让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当代军人的献身精神有了更加切近的感知。 诚然,军事题材和类型电影有着天然的联系,动作片更是军事题材电影类型化过程中的首选;但亦应看到,近年来好莱坞所拍摄的战争影片却出现了反类型化的趋向:精彩好看的故事之余,普遍加强了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层次思考和叩问。以二战题材为例,从《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到《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黑暗时刻》等影片,其创作诉求普遍集中于思想性而非娱乐性层面。这些作品虽然不乏战争场面,但更多是出于渲染主题的需要,而非单纯强调视听震撼和吸引眼球。只有《盟军夺宝队》等少数作品是较为纯粹的商业片、类型片。类型化的叙事模式和审美元素、高科技的拍摄手段和后期制作大幅度提升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使得观众对浅层次的感官刺激更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更倾向于将影片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水准作为评判标尺;而西方成熟的电影艺术家也更加自觉于通过战争过程和人物命运,表达深远的哲学思辨和深刻思想。 可以预见,《战狼Ⅱ》《红海行动》之后,我国观众对国产军事题材影片的期望必然会不断提升,无论类型片还是剧情片都是如此。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用更加苛刻的艺术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创作。只有品质更加上乘、内涵更加厚重,作品才能更加有效地承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才能赢得更多观众青睐。从我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发展趋势看,类型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引领创作潮流,但创作主体还需要在影片的思想内涵、审美质地方面持续用力;需要在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主题的丰厚度、剧情的细腻度等方面进行更加精准到位的处理。换句话说,一旦我们有更多的电影艺术家具备了高品质军事题材剧情片的创作能力,类型片水准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电影资源已经实现全球化配置、各国电影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的当下,为了在国际电影深度交流的大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提升我国文化输出的有效性,我们应把文化说服力建立在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需要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惟其如此,才能让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得到更加深刻的阐述和更加有力的传播。 大国的崛起,需要有丰饶强健的主流文艺创作与之呼应。《红海行动》《战狼Ⅱ》等作为以爱国精神为主旨内核的电影作品,在国家对公民的关爱广泛延伸、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且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背景下,以符合影像表达规律的方式,在观众当中建立起空前的社会关注度,为包括军事题材电影在内的新一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军事题材电影佳作的接连问世,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介入其中,推动军事题材电影由高票房类型片向高品质剧情片持续发展,从而在更高水准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把中国当代军旅电影推上新的艺术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