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 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收获观众好评如潮,豆瓣评分高达8.9,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掀起了全民“诗词热”,节目中的多首歌曲刷屏各类社交媒体。近日,节目总导演田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是在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 选诗:不能生僻,就在身边 对于诗词的选择,田梅表示:“中小学生的教材就是我们选择的范围,希望选择的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要过于生僻。但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歌手、不同的人物故事去找适合的诗词。”田梅透露,最初节目的定位是音乐节目,后来才改成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每一个节目时长约14分钟,其中4分钟的演唱,10分钟的解读。其实音乐本身也是载体,传唱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过程”。 导演王宁坦言做节目还要第二季:“中华诗词是一个大宝库,还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能改编成流行音乐,让现代人喜欢、传唱。” 选歌:不是沿用,更要创造 节目中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原创,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创新结合成了亮点之一。田梅说:“节目注重时代性和时尚性,时代性是几千年的古诗词,时尚性就是当下的音乐。我们是在为传统古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不是沿用,更要创造,才更能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 据王宁介绍,节目中的音乐作品创作渠道,除了邀请专业的音乐人为指定古诗词谱曲之外,还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征集,不做任何命题,不限制创作。 选人:不看名气,强调传承 节目中,每首歌都有专属的经典传唱人登台演绎,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也有当红人气偶像。田梅说:“邀请传唱人不是看谁的腕儿大,而是想请到适合这个舞台的人,在他的身上挖掘出与古诗词的故事,做出‘诗、歌、人’三者之间的故事。” 节目中有不少作品由普通人演唱,比如首期节目里的乡村支教老师梁俊,他带领大山里的孩子们演唱《苔》,感动了无数观众。对于“星素结合”的方式,田梅说:“这个节目不是简单音乐作品的呈现,我们希望站在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经典文化的传承人,而现实中有很多普通人都在做着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有关的事。”田梅透露,之后的节目里还会有普通人登台传唱:“他们才是这个舞台最棒的人选,他们的故事最有情怀。” 【链接】 74岁老人 热血演绎“灯火阑珊” 上周六播出的节目里,74岁的台湾传奇音乐人陈彼得带来《青玉案·元夕》,沧桑不乏激情的热血演唱引发全场起立大合唱。 很多年轻人对“陈彼得”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一定听过他创作的歌曲:《一剪梅》《阿里巴巴》《迟到》《无言的结局》……这位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的音乐奇才,此次来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绝唱,经由他沧桑又饱含激情的演绎,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之所以会选择辛弃疾的这首经典之作,陈彼得表示,诗词与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境十分相符,“‘众里寻他千百度’找不到的时候,发现‘灯火阑珊处’就是古诗词”。田梅也解释道:“老人家曾经做了多年流行音乐,却突然停下来,然后创作了一百多首古诗词。他说,明知道这些古诗词歌曲无法发行,但是一定要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定要传承下去。” |